毛澤東:心系群眾吃水難

發(fā)布時間: 2021/11/27 8:11:10

來源: 黨委辦公室

閱讀:

   “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的問題,從土地勞動的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。總之,一切群眾生活的問題,應該注意,應該研究,應該解決?!边@是1934年1月,毛澤東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(nóng)兵代表大會上所作結(jié)論的一部分。

    毛澤東是這么說的,也是這么做的。在當時復雜和殘酷的革命斗爭中,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蘇區(qū)工作者們均按要求踐行著好作風。

1933年4月,中央工農(nóng)民主政府和中央軍委遷到江西瑞金城外的小村子沙洲壩。一天傍晚,毛澤東見到一個老表挑著一擔很渾濁的水走來,便詢問這么臟的水,到底是做什么用的。老表回答是用來喝的。毛澤東仔細看了看水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不僅臟,而且有小蟲,忙問是否能到別的地方挑水用。旁邊的老伯回答說:“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,人吃、澆地、洗菜,全靠這水。”挑水的老表接著說:“北面山腳下烏鴉嶺下有一股清泉水,就是路遠水少,半天才挑上兩擔,中央機關(guān)來了以后,村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,吃水用水更困難了?!甭犃T,毛澤東整晚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群眾飲水難題。第二天一早,毛澤東就到村里村外轉(zhuǎn)上了好幾圈,組織紅軍干部用大楠竹代替水管,把烏鴉嶺下的泉水引出來,用一只大桶接住,暫時解決了群眾吃水難題。為徹底解決問題,毛澤東決定在泉水附近打井。但由于泉水距離墳墓很近,群眾不愿用。因此,毛澤東只能找鄉(xiāng)村干部商量在村附近重新尋找打井的位置。

為了打好井,毛澤東還帶著鄉(xiāng)村干部下到井底,親手在井底鋪上木炭和沙子。這樣,第二口井很快就打好了。一位老婆婆雙手捧著又清又甜的泉水大口喝下,之后感激不已地對毛澤東說:“你真替我們把什么心都操到了?!碧K區(qū)干部好作風,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,它讓我們知道,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,群眾才會緊緊圍繞在我們黨周圍。沙洲壩原是個干旱缺水的村莊,當時村民非常迷信,認為挖井會破壞村里的風水,從而導致全村無人敢擅自挖井,村民用水都要到幾公里外的小河里去挑。1933年4月,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后,毛澤東主席也住進了這個小村。當年9月,在了解到當?shù)剀娒耧嬎щy的情況后,毛澤東主席帶領(lǐng)幾個紅軍戰(zhàn)士在村里進行了水源勘探,確定井位地點后就破土動工。后來,許多村民也自帶工具,與紅軍戰(zhàn)士一起動手挖井。軍民共同努力,很快就挖出了一口直徑0.85米、深6米的水井,就此解決了沙洲壩村民的吃水問題。   

后來,因為中央蘇區(qū)第五次反“圍剿”失利,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出瑞金,踏上戰(zhàn)略轉(zhuǎn)移的萬里征程。隨后,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反動勢力卷土重來瘋狂反撲,叫囂對中央蘇區(qū)要石頭過刀、房屋過火、人要換種,他們不僅搗毀了紅軍在瑞金等地留下的建筑設(shè)施,也把毛澤東和紅軍戰(zhàn)士挖的那口井填沒了。面對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,沙洲壩村民沒有屈服,他們想方設(shè)法把那口被填的井又挖了出來。此后,村民們和反動勢力多次斗智斗勇,經(jīng)過幾填幾挖,終于將這口水井保全了下來。

 

 

發(fā)布者:要亞娟